非遗传习动画《木拱廊桥》
荣获文创年度优秀动画短片
廊桥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汉朝已有关于“廊桥”的记载。其中木拱廊桥以其独特的木拱结构在桥梁建造方面最具历史价值。木拱廊桥,其拱跨部分采用编梁木拱形式,榫卯结构,决无寸钉片铁,只凭椽靠椽,桁嵌桁连接而成。结构简单,却坚固异常。形如彩虹。故又称虹桥式木构廊屋桥。曾盛行于北宋,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品类,在世界桥梁史上绝无仅有,具有极高的传统美学价值。自北宋覆亡后,中原盛极一时的虹桥被历史的尘埃湮灭,绝响于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画的《清明上河图》中......!
900多年过去了,木拱廊桥在浙闽山区一带被重新发现!古老而独特的编梁木拱桥并未失传!但总数不过百座,是木结构桥梁的活化石。木拱廊桥营造技艺处于濒临失传的边缘。据了解,当前闽浙两省掌握木拱廊桥营造技艺核心技术的“主绳墨”木匠只有4人,且都已年逾古稀。参与继承该项技艺的传承人也不足20人。
远赴实地考察,拜师廊桥传人
在这种情况下,我们受丽水市文化局、庆元县文化局邀请,着力打造《木拱廊桥》传习动画,广泛传播祖先遗留下来的文化珍宝,而倍感荣幸!我们有缘结识廊桥,有缘为之付出我们的力量,来推动廊桥的传承、传播。我们觉得我们一定要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。本项目隶属我省贫困山区庆元县地区,存在资金严重短缺现象,我们不惜成本,不计得失,公司马上派出主创人员远赴庆元山区,实地考察、勘探测量了十几座当地古代廊桥。并对廊桥传人进行了深入的采访。回到杭州我们专门成立了相关创作小组,并马上进入了脚本的创意、音乐的创作工作之中。相信本项目完成后,必将对廊桥文化的推广、传承,起到它应有的作用。
用3D技术深度演示了木拱廊桥的营造技艺
穿越时空,来到北宋天圣二年,庆元大济村一派欢天喜地的热闹场景,影片通过描绘甫田、双门二桥的上梁仪式作为切入点,我们通过三维技术,全方位视角,层层剖析,步步复原的手法展示木拱廊桥的拱跨结构和廊桥的营造技艺,让观者直观地了解廊桥的精华所在。
廊屋铺作
精美的廊桥形态各异,造型典雅、古朴、飘逸。有些廊屋质朴实用,有些廊屋亭、廊结合,雕龙画凤。外部样式与内部营造细节,充分彰显了古法建造的特有魅力与历史感。
以《清明上河图》的风格设定人物风格
片中人物众多,有绳墨师、木工、石匠、官人、员外、村民等......,我们为了向600年前的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神作《清明上河图》致敬,全部人物都按清明上河图的风格设定,并将之三维立体化,更好地搭建廊桥的古韵文脉。
国宝《如龙桥》
如龙桥位于庆元县举水月山村南侧,为省级文保单位。明天启五年(1625)建,横卧举溪之上,其势与山脊依稀相连,看似龙首下倾,故名。桥为木拱架廊屋结构,东北端建三重檐歇山顶钟楼,西南端有桥亭,其与廊屋当心间皆为重檐歇山顶。钟楼与近旁的马仙宫殿阁相对,浑然一体。桥亭三面辟门,穿亭而过,为去闽古道,造型讲究,结构科学,工艺精巧,年代久远,是浙西南现存历史最早的木拱廊桥,极具考古和科研价值。
如龙桥的匾额
神龛上方悬挂“如龙桥”三字的匾额显得相当古旧,相传为庆元名士吴懋修之子——七岁神童吴之球所书。作为村落最重要的建筑之一的“如龙桥”落成之后,题写桥匾的重任一定会义不容辞地落在族人的精神领袖吴懋修身上,士大夫一遍遍落笔,写出的字体不是拘泥就是周正,他不停地摇头,不停地掷笔。倒是天真、童趣的七岁孩童,趁父亲彷徨之际,轻挽衣袖,墨汁飞奔,飞旋的笔尖将“如龙桥”三个带着淋漓墨香的大字挑到半空。族人一片击节叫好,吴懋修也激动得毛孔贲张,想不到自己苦练了一辈子的书法到头来不如黄口小儿的信手拈来,想想人世间的一切事情都是境由心生啊!数百年后,我们还在喟叹,还在难以置信,那腾龙一般生动的字迹竟出自七龄童之手!
一座木拱廊桥一篇精彩诗篇
一座廊桥就是一篇精彩的人文诗篇!香案神龛、紫气东来,每月初一、十五祭拜各方神灵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;飞檐层瓦、长木条凳,又可为路人提供避风遮雨、避暑纳凉、歇脚停担之所,画梁雕栋、诗意楹联,浓浓的人文情怀早已与桥的功能经密地结合在了一起。一方水土因村头的古韵廊桥而越发醇美精彩。
白云桥
白云桥也是一座木拱廊桥,全长8.35米,宽3.75米,三间庑廊,中设佛龛,供奉送子观音菩萨,上悬 “白云桥”匾额。重檐歇顶檐正翅,小巧玲珑。桥依山石而建,桥身为木拱架,古人因月山村其形似月亮,是为蟾宫桂阙,云泉寺是佛祖居家之地,白云深处九重天,而月宫到佛祖居处是通过白云而至。因此月山村与云泉寺之间的桥,就好像是天上的白云。古人立意于此,故名白云桥,自诩月山村为人间仙境。
遵循古法复原廊桥营造技艺
历来廊桥大木作师傅都严格遵循古法来营造廊桥, “以方为矩,以圆为规,直以绳,正以悬,衡以水”,并且在“木工五法”的基础上,慢慢形成了许多特有的规矩、章法和习俗。这已经成为廊桥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,欲说廊桥,就不得不说之。
一方水土因村头的古韵廊桥而越发醇美精彩
如虹的廊桥横跨青山绿水之间,连接着不同的路和人,也连接和承载了无数的文化脉络。一座廊桥就是一篇精彩的人文诗篇!香案神龛、紫气东来,每月初一、十五祭拜各方神灵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;飞檐层瓦、长木条凳,又可为路人提供避风遮雨、避暑纳凉、歇脚停担之所,画梁雕栋、诗意楹联,浓浓的人文情怀早已与桥的功能经密地结合在了一起。一方水土因村头的古韵廊桥而越发醇美精彩。